Cymbopogon Martini

蹴鞠相关 本命Podolski & Subotic
梦境记录仪 阅读/创作随感
不爱打tag
脑洞很多从不写文

又熄灭了,一粒光

艺术家创作不是为了让大众获得感动
创作者为表达自己内心而创作
创意类的工作推广营销占大头 必须考虑吸引大众注意力
古往今来都如此 而当今社会尤甚

和能够触动内心的作品是一大幸事
可遇不可求

纳兰妙殊:

卢凯彤走了。坠楼而死,终年32岁。去年她拿金曲奖,领奖时出柜,说感谢太太,“我知道这世界不完美,但有了你谁还需要完美。”当时跟KID讨论起来,觉得她好勇敢,而且真算是完美范例了。


没想到,跟躁郁症苦战多年,她还是没坚持下来。


每次看到创作者逝世的消息,都会很难过,很难过,像是被告知天上又一颗星光不会再亮起,世界又变黯淡了一点。




去年在家中自经的青年导演兼作家胡波(遗作《大象席地而坐》),生前最后一次跟朋友聊天,说:创作本身是去经历几何倍数的痛苦。




普鲁斯特说:“我们所知的伟大的东西全都是神经质的人创造的。是他们,而不是其他人创立了宗教,写出了杰作。世人永远不会知道他们的功绩,尤其不会知道他们在创作时忍受的痛苦。我们欣赏美妙的音乐,观赏美妙的图案,享受无数美好的东西,却不知道作者所付出的代价。”


伊夫·圣罗兰死后,他的终身伴侣贝尔热写了一本小书《给伊夫的信》,书中提到,伊夫非常喜欢普鲁斯特这句话,因为这也是他的写照。




脆弱敏感是一种天分,是创作者身上的裂缝,是长出花朵、放出光芒的地方。


但同时痛苦和疾病也会更容易从裂缝里攻进去,击垮他们。




感谢你们给这糟糕的世界带来光芒。幸好,你们的作品会代替你们活下去,活很久。





评论
热度(1692)
  1.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Cymbopogon Martini | Powered by LOFTER